论骆派京韵大鼓的唱腔特征
作者: 任倩  学位年度:2011 学位授予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唱腔 骆派 京韵大鼓 
描述:骆玉笙(1914—2002)艺名小彩蝶,是我国已故著名的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她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博采众家之长,充分运用和发挥她那甜美的嗓音,宽广的音域,创造形成了深受大众喜爱的“骆派”风格,并且开创了女性京韵大鼓艺术代表性流派,她的演唱风格至今还影响着京韵大鼓艺术的发展。
论梨花大鼓及其艺术特色
作者: 李雁  学位年度:2009 学位授予单位 :河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历史 梨花大鼓 艺术特色 
描述:梨花大鼓是冀中南一带具有民间特色的一种曲艺形式,它根植于民间,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有着深厚的曲艺文化积淀,经历了从原始的、个体的自由式演唱到传承的集体团队演出,其成长、发展规律同其他戏曲艺术一样,也是由低到高,由简到繁,从幼雏走向成熟,逐步完善和提高。威县梨花大鼓是一种以“唱为主,说为辅”的曲艺形式,风格朴实,运字行腔声情并茂,唱腔丰富多变,以板式梨花腔为主,素有腔多字少、其曲调高昂,说、唱、道、白兼备,叙事抒情交融,是一种独特的声腔艺术,曾被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山东快书等曲种
论山东大鼓的发展历程及其意义:以其对西河大鼓、河南坠子的影响为例
作者: 戚媛  学位年度:2014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艺术学院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山东大鼓 发展历程 意义 影响 
描述:山东大鼓,是我国北方大鼓中最早的一种,也是铁板类大鼓的开山鼻祖,更是我省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曲种之一,它历史悠久,相传是由山东西北地区一带的乡间农民所喜欢唱的一种民歌发展而成,最初因演唱时敲击农耕用犁铧碎片伴奏而称为犁铧大鼓,后吸收了鼓词的一些艺术形式,又将残破的犁铧铁片变成形似两个月牙儿的犁铧片,逐渐发展,形成了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曲艺,于2006年5月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大鼓最初产生并流行于农村,唱腔铿锵有力而又圆润舒展,并仅限于男艺人来演唱,后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女艺人,
论山东东路大鼓唱腔的发展
作者: 王涛  学位年度:2016 学位授予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程式化 唱腔 曲艺音乐 
描述:山东东路大鼓其渊源可以上溯到宋、元时代,最终在清末成形于文人之手。在其发展过程中,历经了清代中前期的定型前阶段、清末定型与成熟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萧条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衰落。在民间流传的山东东路大鼓起初都以地名为其命名。诸如诸城大鼓、安丘大鼓、藏马大鼓、平度大鼓等不同的称谓。在身份认同上,以上的这些东路大鼓流派的艺人和观众往往都没有共同的东路大鼓意识。有的艺人至今都还没有接受自己表演的地方性的大鼓属于东路大鼓这种说法。曲艺音乐是说与唱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在唱腔中往往夹杂着说,念
论况周颐《蕙风词话》“词心”说
作者: 刘晓莉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况周颐 《蕙风词话》 “词心”说 
描述:况周颐是晚清民初著名的词人、词论家。他倾注一生的精力研究词,汇编成词集《蕙风词》。同时,况周颐在词创作中不断总结作词经验,进行大胆的创新,写成词学理论著作《蕙风词话》。它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并称为“晚清词学双璧”,又与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合称“晚清三大词话”。况周颐的《蕙风词话》不仅在词理论上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创新,而且直接指导读词、作词、赏词、论词,直接影响和作用于词坛,中兴清词,为词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词论主张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蕙风词话》的词学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学思精深,其
西铁营花钹大鼓文化研究
作者: 岳迪  学位年度:2010 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香会 花钹舞蹈 西铁营花钹大鼓 
描述:西铁营花钹大鼓是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汉族民间舞蹈,是民众参与清代庙会进香活动而自发组织的武会十三档之一,流传于丰台区南苑乡西铁营村公所辖的中顶村,民间称它为“大鼓老会”、“花钹挎鼓”等。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展的北京市民间舞蹈普查工作,由《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北京卷首次以“花钹大鼓”统一了此类民间舞蹈的名称,才有本文所使用的“西铁营花钹大鼓”之名。本文首先描述了西铁营花钹大鼓的生存环境,并根据花钹大鼓艺术形态及北京各地区花钹大鼓的概况进行它的源脉探讨,继而分析了它的“皇会”冠冕本质。然后立足于其香会身份及民
蔡家洼五音大鼓及其曲种渊源的音乐学考察
作者: 高苹  学位年度:2007 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曲种渊源 蔡家洼五音大鼓 唱腔曲调 艺术形态 比较研究 
描述:本文从介绍蔡家洼五音大鼓的重新发现和存留状况入手,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与田野口述材料的考察,对蔡家洼五音大鼓与其它各种名目的“五音大鼓”相互关系的梳理,首先厘清了蔡家洼五音大鼓与相关形式的学术边际,廓清了蔡家洼五音大鼓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具体目标;然后借助作为蔡家洼五音大鼓本体构成最为本质也最“鲜活可感”的音乐曲调,及其与已有说法中相关曲种唱腔曲调的比较分析,在排查相互间影响借鉴具体关系的过程中,给出笔者关于蔡家洼五音大鼓基本形态和曲种渊源的学术描述;同时,对于“五音大鼓”称谓中的“五音”之解及瓦琴作为
胶东大鼓音乐文化考察研究:以烟台地区胶东大鼓为例
作者: 刘洋  学位年度:2013 学位授予单位 :西安音乐学院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盲人调 音乐语言学 革命大鼓 胶东大鼓 历史源流 
描述:“胶东大鼓”形成于清朝末年,是流行于胶东半岛的说唱音乐形式,以其演唱方言和伴奏的主要乐器“大鼓”而得名。因早期由盲人演唱,亦称“盲人调”。之后,在抗日战争中,宣传革命思想,故此又称“革命大鼓”。胶东大鼓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胶东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历经百年的传承流变,目前胶东大鼓在烟台地区存在着“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形式。传统一脉由栖霞市的盲艺人传承,此支脉保持着早期胶东大鼓的演出形式和音乐形态。但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这种形式已逐渐淡出当今人们的目光,在有关部门的保护下,才得以维系;现代一脉由莱
胶东大鼓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作者: 王婉  学位年度:2013 学位授予单位 :青岛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传承 保护研究 胶东大鼓 音乐形式 
描述:胶东大鼓又称“盲人调”或“瞎调”,是流行于胶东半岛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曲艺形式,迄今有25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它在各地有着不同的名称,即是流行在何地则称为何地大鼓,例如在蓬莱就叫“蓬莱大鼓”、在栖霞就叫“栖霞大鼓”等,直到1949年,著名大鼓演员梁前光进入青岛演唱后,当地工作者根据大鼓的曲调、唱腔、演出形式等艺术特点及它的流行的地域将其定名为“胶东大鼓”。胶东大鼓作为胶东地区独特的曲艺形式,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胶东地区的曲艺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本文以胶东大鼓的传承和保护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
纪录片《白腊先与基诺大鼓》创作阐述
作者: 杨海盈  学位年度:2016 学位授予单位 :昆明理工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基诺族 基诺大鼓 纪录片 创作阐述 
描述:纪录片是以影像媒介的纪实方式,在多视野的坐标中寻求立足点,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人的生存关系进行观察和描述,其是少数民族文化借助现代化手段传播的重要媒介,同时云南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也为纪录片的拍摄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纪录片《白腊先与基诺大鼓》聚焦于云南省西双版纳独有的少数民族基诺族,展现了基诺族人民与基诺大鼓深厚的联系和感情,以省级民间艺人白腊先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其自述的方式介绍了他幼年时期学舞、青年时期教舞到现如今成为大鼓舞传承人的与基诺大鼓息息相关的人生经历,通过纪录片的镜头展现了大鼓舞传承人的生活
< 1 2 3 ... 10 11 12
Rss订阅